2008年11月21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此地平安秘诀:常回“家”聊聊
龙游县“五百一建”制度将矛盾化解在源头
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马健 

  徐建华是龙游小南海镇的镇长,在他的工作笔记本里,密密麻麻地记录了近百户村民家的门牌号和村民的姓名。“门牌号”下,是徐建华和村民聊家常的记录,一些涉及到矛盾纠纷或经济问题的,他还特意用红笔划了出来。小南海镇所有干部手里都有这样的笔记本,记录的都是与老百姓的对话。
  催生“聊天笔记本”的,是龙游县从2006年开始在全县开展的“五百一建”活动——进百家门、认百家人、知百家情、办百家事、暖百家心和建农户档案。小南海镇是它的发源地。按徐建华的说法,它的作用很简单明确,就是拉近干部和群众间的距离,第一时间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。
  李菊红是小南海镇的一名干部,自2004年以来,她已经记满了近6本“聊天”笔记本。其中一段这样写道:
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收取医疗保险费用的时间。今天我又来到了后周村的袁樟苟家中,看到我手中的记录本,还没等我说什么,袁樟苟老婆就主动拿出了要交的保险费用。她说我是个实在人,她信得过我。
  可四年前,李菊红第一次到袁樟苟家收医疗保险费时的那段记录却是这样的:
  今天,我到家里条件不大好的袁樟苟家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,每人20元。他们家7人,总共要缴140元。我说明了来意,可袁樟苟冷冷地说:“我们家没有钱,你还是到别人家里去收吧……”不管我怎么说,他们始终听不进去。
  同一户人家,同一件事情,村民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。李菊红的解释是:“我们下村多了,和村民也熟了,他们碰到一些闹心事,一般我们都能合理地解决。解决不好,我们就帮着一起出出主意,老百姓和你的关系自然就好了。”现在,她到村里开展工作几乎不会有什么阻力,因为老百姓都认识她。
  据了解,“五百一建”机制的目的就是转变县、乡镇干部作风,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。按规定,乡镇干部包村,每周下村不少于3次,每月至少走访新农户10家,每年至少重点联系10个不同类型的农户等。同时,乡镇每月召开民情分析会,乡镇领导参会点评,形成解决对策等,并建立群众反映问题的档案,详细记录解决措施、答复意见、群众反映,跟踪办理直至问题解决。
  “五百一建”开展以来,龙游县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上访数量逐年下降,信访量2006年当年就下降了139%;占全县来信来访总量80%左右的涉及村务管理的问题得到了较好整治;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了无障碍施工,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。